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Kingdom of Thailand

首页>泰国概况>经济简况

来源: 类型:

泰国经济简况(21012年版)

泰国是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属外向型经济。

历史上泰国是农业国,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打开泰国市场后,对大米、橡胶、锡和其他原料的需求刺激了泰国经济发展,但经济格局单一,基础落后。二战前,除小规模和低技术水平的碾米、锯木和采矿业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二战后,美国开始对泰国投资,泰国工业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力图以工业化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并取得成效。1959年设立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1972年更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NESDB),开始制订全国经济发展计划。20世纪80年代起,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引进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中轻型工业,寻求适合泰国的工业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发展迅速,经济持续增长,为亚洲“四小虎”之一。进入90年代,政府加强农业基础投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1996年人均GDP达3035美元,被列为中等收入国家。

1997年从泰国开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泰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1998年经济下降10.8%。1999年经济开始复苏。进入21世纪,泰政府将恢复和振兴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刺激出口,并全面实施“三年缓偿债务”、“农村发展基金”、“一乡一产品”及“30铢治百病”等扶助农民计划,经济持续好转。2003年7月,提前两年还清金融危机期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借贷的172亿美元贷款。

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的泰国第十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制定了发展“绿色与幸福社会”的目标,以泰国国王倡导的“适度经济”为指导原则,在全国创建和谐及持续增长的环境,提高泰国抵御风险能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的泰国经济影响颇深,加之国内政局动荡,使泰国经济出现近年来最大幅度衰退,2009年泰国GDP下降2.3%。2010年,泰国经济全面复苏,尽管经历了政局问题和自然灾害等负面因素影响,但仍实现7.8%的高增长。

2011年前三季度泰国经济仍然保持了3.1%的增长,第四季度受特大洪灾影响,工业、农业、旅游业均受冲击,当季GDP负增长9%,拖累全年经济增速减至0.1%。据世界银行估算,洪灾造成泰国经济损失达1.4万亿泰铢(约合467亿美元)。

泰国从2012年起开始实施第十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该规划继续贯彻泰国国王倡导的“适度经济”原则,力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提高泰国民众及经济对内外部因素变化所造成风险的抵抗能力。

 

泰国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

GDP

3456亿美元

人口

6540 

人均GDP

4930美元

经济增长

0.1%

对外贸易

4573.2亿美元

通胀率

3.8%

出口

2288.3亿美元

失业率

0.7%

进口

2284.9亿美元

外汇储备

1751亿美元

吸引外资

132亿美元

平均汇率

1美元-30.49铢

对外投资

9.87亿美元

铁路里程

4042公里

公路里程

5.15万公里

港口吞吐量

7200万吨

高速公路里程

450公里

集装箱吞吐量

560万标箱

森林面积

1722 万公顷

固定电话

660万门

可耕地面积

1400万公顷

移动电话用户

7050万户

发电量

1637 亿千瓦时

大米产量

2026万吨

原油产量

5620万桶

天然气产量

11245 亿立方米

接待外国游客

1911万人次

接待中国游客

176万人次

  

资料来源:泰国央行和政府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