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国前副总理、荣誉教授, 沙哈•班迪坤博士 类型:原创 分类:其它
2021-10-13 17:50
非常高兴能够在泰中建交46周年之际,通过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经商处征文活动,与各位读者分享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难忘片段。
1975年,泰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我并不在泰国,而是在美国安娜堡的密西根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那我与中国最早是怎么结下缘分的呢?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必须在开篇就向各位介绍,我的博士论文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华裔教授。
我的导师对我恩重如山,对我在生活上多有照料,也给了我很多的机会。不光传授学术知识,也教我人生的道理。毕业以后我们的缘分一直延续下去。去美国出差时我有时候会顺道去看望他,我也曾把导师及家人接到泰国来旅游,还向单位请假,全程陪着他们。导师去世的时候,我专门赶到美国参加了他的葬礼。
我第一次有机会前往中国是1985年9月,泰中建交已经有十年时间,我正担任交通部部长顾问一职。当时,交通部部长委任我以部长代表和团长的身份带领访问团前往中国,围绕陆运(道路、轨道)、空运(国内航空运输)、水运(客运及货运)等方面进行为期2周的考察。在这次中国之行期间,我有机会从上海乘船泛游长江(那时还没有三峡大坝),最终抵达重庆。长江沿岸风景秀丽,让人心旷神怡。当时的长江水运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做到了成本最优化。
从那以后,我前往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我曾到中国参加商业考察、会议、座谈,也曾参与教学、举办讲座,还有个人旅游等。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取得的,令人赞叹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2001年5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泰国,我以曼谷市副市长的身份,跟随市长前往朱总理下榻的酒店举行欢迎仪式,随后双方举行了非正式会谈。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以泰国副总理及代理外交部长的身份在现场观看了宏伟盛大的奥运开幕式,并跟随总理拜访了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
2017年我有幸参与创办了“泰中领导力课程”。该课程由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主办,与泰国报德善堂、中国北京大学等中泰两国机构合办,主要目的是加强泰国有关人士对中国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理解,增进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课程得到了中国驻泰王国大使馆的支持。教学中,我们邀请到具有丰富经验的各领域专业人士授课,受到学员们的广泛欢迎。报名远远超出课程原本设置的名额,以至于后来专门增设“泰中新时代青年领导精英研修班”,还增加了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赴北大学习等环节。无论是在担任政府职务还是卸任之后,我所亲身经历的泰中友好合作往事还有很多。
其实在泰国,有不少人拥有华人血统,世世代代与祖籍国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1975年7月1日泰中正式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投资、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
除了与泰国在各方面保持友好关系,中国还是东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与投资来源国。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正式建立对话关系,至今已经整整30年。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东盟的各项合作,并高度重视与东盟保持良好、密切的关系。
回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30年,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完全有理由继续推动中国与东盟各方的平等合作,这也将有利于东盟各成员国。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目前有15个成员国,包含东盟10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5个东盟对话伙伴国。该协议于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订。至此,RCEP协定成员国涵盖23亿人口,覆盖世界GDP总量的30%,其中包含了泰国2/3的贸易总量。很高兴RCEP有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参与,希望RCEP协定能够高效地运转下去,尽管其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必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尽管可以通过现有的很多平台和机制开展中国与泰国及东盟之间的合作,但是RCEP协定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新平台。